智慧財產權競爭城市未來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和載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聚區,也是智慧財產權的重要產出地。新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7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出於城市,90%的高校和科研力量集中於城市,98%以上的智慧財產權產自城市。因此,我國要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提升城市智慧財產權工作的水準,增強城市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智慧財產權制度發展的歷史和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加強城市智慧財產權工作,大力創造和運用知識和智力資源,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緩解資源環境約束,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及有關部門的主導下,城市智慧財產權工作不斷得到加強,其效益逐步顯現,城市競爭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加速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
緊密結合經濟發展實際開展城市智慧財產權工作,是近年來我國城市智慧財產權工作的方向和重點。2008年6月,國務院發佈《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首次將智慧財產權戰略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明確了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準較高的國家,這與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高度一致;2011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到2015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3.3件的明確指標。為促進智慧財產權與經濟工作的融合,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將智慧財產權服務業納入優先發展的高技術服務業之中;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中醫藥智慧財產權工作的指導意見》;與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制定《關於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都成為城市智慧財產權工作的重要指南。
為進一步深化智慧財產權與國家科技產業政策的融合,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在部分城市啟動了重大經濟科技活動智慧財產權評議試點工作,為國家重點產業、重大技術提供專利分析預警。天津、重慶以及江蘇、陝西等省的試點城市在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海外人才引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及覆核中,建立了智慧財產權評議審查機制,為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競爭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事實證明,城市經濟及產業的健康發展,無不是重視智慧財產權的結果。在湖南長沙,從加工傳統焊接材料的小工廠到位居國際前6名的現代化重型裝備製造大企業,三一重工正是將智慧財產權作為發展的命脈,憑藉已提交的4700餘件國內外專利申請,成功實現轉型升級,成為城市智慧財產權工作的範例之一。
智慧財產權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培育優勢企業上,也體現在為中小企業提升競爭能力,解決其資金短缺難題等方面。2009年,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聯合工業和資訊化部在全國32個城市啟動了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在這一工程順利推進的基礎上,2011年,兩部門繼續開展了中小企業集聚區專利託管工作,並印發了《中小企業集聚區智慧財產權託管工作指南》,服務企業2100多家,託管企業當年提交中國專利申請總量達13191件,同比增長129%,企業智慧財產權綜合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與財政部、銀監會等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與評估管理 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通知》,近年來在全國20個城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2011年實現專利質押融資金額達90億元,同比增加28%,有力助推了中小企業創新及其競爭力的提升。
Comments are closed.